花了很多時間學英文,甚至進入國高中後成績開始下滑,讓人懷疑:「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?」
- 林錦國王英文
- 6月2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給每一位為孩子努力的家長:別再讓時間與金錢,投入在錯的方法裡
孩子花了很多時間學英文,卻無法真的「用英文」,甚至進入國高中後成績開始下滑,讓人懷疑:「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?」
在台灣,許多家長從孩子年幼時就開始規劃英文學習。安排兒美、報名全美課程、請外師、買英文繪本、看卡通……希望孩子能從小建立語感、自然學會英文。
但多年下來,你可能也發現了:孩子花了很多時間學英文,卻無法真的「用英文」,甚至進入國高中後成績開始下滑,讓人懷疑:「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?」
他明明學了很多,為什麼成績卻退步了?
這不是孩子不用功,也不是外師教得不好。
問題出在——從頭開始,我們沒有幫他建立起英文的「骨架」。
學英文,真的不只是「多聽多說」那麼簡單。語感很重要,但那是肌肉,不是骨頭。如果沒有結構支撐,那些語感和詞彙,最後會慢慢流失,撐不起閱讀、寫作、甚至考試的需求。
原來英文,是有邏輯、有結構的語言
英文就像一個身體:
文法是骨骼,看不到,卻決定了整個句子的樣貌與穩定度。
詞彙和短語是肌肉,有了結構支撐才能發揮力量。
許多孩子在國小時期累積了不少詞彙與口語能力,但進入國中後,開始出現文法、句型、翻譯、閱讀等要求時,問題就一個一個浮現。
尤其是國二下學期開始,文法比重增加,很多孩子成績急速下滑;
到了高一下,第二次月考後,更是轉捩點——英文成績掉下來、信心也跟著動搖。
台灣學英文,為什麼常常「事倍功半」?
因為太多課程只強調單字、背誦、聽力,卻從來不教學生「怎麼拆解一個句子」,「如何看懂結構邏輯」。
這就像學開車只會踩油門,卻從沒教你怎麼轉彎、判斷路況。學生不是真的不會英文,而是沒有能力理解長句、沒有邏輯串聯、沒有翻譯思維。
他們其實不是語言弱,而是結構力薄弱。
結構力,才是孩子未來英文真正的底氣
我們看到太多孩子,只靠「語感」一路走到國中,最終跌在學測與翻譯寫作這一關。因為他們缺的不是單字、不是文法點,而是——句構能力 × 理解力 × 表達力。
這也是我們在林錦英文堅持的教學核心:幫助學生重建結構、看懂句子、拆解翻譯、理解語法,最終能「把英文學會」而非「補一輩子」。
正確的英文學習方法,應該是這樣的:
理解文法結構不是死背,而是理解句子的排列邏輯,養成結構感。
建立翻譯與句型重組能力會拆句,也能組句。懂句構,才懂英文怎麼用。
強化閱讀與寫作的連動力閱讀是輸入,寫作是輸出。透過句子解析與重寫訓練,建立表達的自信。
訓練語意推導與句子判斷力英文句子對或錯,是可以「算」出來的,不是靠猜。
結語:
你不是沒努力,只是需要一張對的學習地圖
我們知道你為孩子付出很多,也知道你不是不重視學習。
但現在,是時候換一張地圖,重新找回那條「對的方法 × 有效成果」的路。
孩子的學習,不能靠運氣,而應該靠結構。
從今天開始,讓我們一起重建孩子的英文骨架,讓他不再靠補,而是靠自己「看懂、學會、說出來」。
—
📍 想了解我們怎麼做?歡迎進一步了解:👉 林錦英文|KING’s APP 學習系統